水是生存之本、文明之源、生態之基,水與人類密不可分。值此"世界水日"來臨之際,根據省市關于剿滅劣Ⅴ類水的統一部署,縣委縣政府吹
響了"奮斗300天,消除Ⅴ類水,提前建成污水零直排區"的集結號?h水利局作為治水的重要部門,把消除Ⅴ類水行動作為中心任務來抓,全力以赴、掛圖作戰,堅決打好"清、補、禁、建、長"組合拳。
"清"就是要科學清淤,消除劣Ⅴ類水體污染病灶。2017年計劃清淤358.5萬方(目前已完成清淤40萬方),投資1.2億元,主要集中在長街一干線、
二干線、三干線、顏公河等11條V類、劣V類河道。著力打好河道清淤攻堅戰,因地制宜、因河施策,堅持"無害化、減量化、資源化"處理原則,優先
考慮生態環保清淤方式,科學合理處置利用,切實提高淤泥資源化利用水平,避免二次污染。通過河道清淤,有效清除存量淤泥,恢復水域生態功能,
提升河道蓄水能力,改善河道水質,實現河道清淤動態平衡,真正讓水活起來、清起來、凈起來、美起來,讓民眾享有更多優美水環境的"獲得感"。....[詳細]
"補"就是生態補水,合理連通河庫水系,借助水庫及豐水河道,科學調度生態流量,維持河湖庫塘的合理水位,讓活水暢流,提升水體水質。目前,已制定《寧?h剿滅劣
Ⅴ類水體生態補水建設方案》,2017年生態補水設施建設計劃投資0.68億元,主要針對11條縣級河道20個劣質水體斷面,制訂"一河一策",通過挖掘現有水利樞紐調蓄潛能,啟
動一批引配水工程,拓寬瓶頸河,打通斷頭河,擬定補水源頭、補水路線、補水頻次,確保補水工作行之有效。如,顏公河計劃從里岙溪、黃壇水庫調水,通過①里岙溪靈山村段-原
黃壇干渠-中山西路-人民大道-寧海體育中心顏公河段;②趙郎場-檀樹頭-興工一路-顏公河等2條補水路徑進行引水,目前從黃壇水庫每天進行適量補水。長街一、二、三干線計劃擴建閘門、增設排澇泵;甭泛、梅林溪正在完善引水渠道方案。
"禁"就是禁止水庫投餌養魚,禁止在庫區管理、保護區范圍內開展任何破壞性開發行為。目前,車岙港下水庫水質V類,胡陳港水庫水質Ⅳ類。在全縣召開"消滅V類水"
誓師大會后,水利局決心不惜一切代價,徹底解決水庫養殖污染問題,全面禁止兩庫人工投餌養殖方式,調整為自然放養方式,即通過科學合理放養濾食性魚類,改善水庫水質,
降低水體富營養化程度,保障水生態系統平衡,達到"以漁保水、以漁凈水"的目標。同時在庫區、河道周邊栽種蒲草、蘆葦等水生植物,恢復原有生物種群,逐步修復水生態系
統。目前,兩水庫已簽訂停止投餌養魚協議,并面向社會張貼公告,接受全社會的監督。
"建"就是建生態河道,推動河道綜合治理,著力改善水體凈化能力。2017年計劃投資生態河道建設1000萬元,在保障河道水利基礎功能的前提下,對縣重點河道尤其是
東部平原河道進行生態河道建設,將已治理完成的河道堤防兩岸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,按照全線覆蓋、突出重點的原則,對重點河段、重要節點、穿鎮段等部位打造高品質的綠化
景觀帶,建成"水清、流暢、岸綠、景美"的生態河道。對于新建生態河道項目,將嚴控白化、渠化工程,充分考慮水土交融,上下游生物洄游、繁衍等情況,設立魚道,為魚類
洄游、繁衍提供條件,設置生態浮島水體增養等設施,改善水質。同時,通過岸線綠化,種植植物群落,梳理兩岸自然植被,鋪設疏林草地,配置喬木、灌木等,切實有效地改善
河道生態環境,真正建成人水和諧的生態河道。
"長"就是建立長效機制,深化落實河長制。以全面深化"河長制"為契機,實現"河長治"。構建責任明確、協調有序、監管嚴格、保護有力的
河道管理保護機制。進一步落實水資源管理"三條紅線",強化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,推進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"雙控"行動。鞏固河道保潔"全
覆蓋"成果,保持河道、池塘、溝渠等各類水域水體潔凈。積極把縣級劣Ⅴ類斷面所在河道納入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工作,依標推進水利工程日常運行管理,
對接河長制信息管理系統,力爭實現"一張網"信息化管理。